近年来,我市以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为抓手,打出大气治理、固废利用、碳减排“组合拳”,多项指标领跑全省。蓝天更多了,废物变宝了,企业更“低碳”了……澳门皇冠赌场: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一份亮眼“成绩单”。
7月的长白岛,草木葱茏,生机勃发。眷恋于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气息,不少越冬水鸟从暂居改为长留,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初生的小水鸟在妈妈的带领下在玩耍嬉戏,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。
自1983年发现有野生水鸟在松花江段栖息越冬以来,我市持续加大对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,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。经过40余年的努力,在长白岛湿地公园越冬的水鸟最多时达20种、万余只。长白岛及其周边岛屿被打造为鸟类保护基地,成为我市的一张生态名片。
一直以来,我市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将绿色发展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。通过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、深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、实行污染天气应急“预响应”工作机制等系列举措,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,六项污染物浓度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抬头可见的“吉林蓝”就是空气质量改善的直观体现。
日前,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丙烯腈厂废液焚烧炉装置即将投入使用,预计每年可安全处置高浓度废液14万吨。同时与北方炬醌公司和大地化工公司进行区域内协同利用合作,每年增加综合利用废液约14万吨,实现液态废物内部处置和区域协同利用,进一步夯实工厂可持续发展基础和提高绿色发展水平。
作为新中国化工业“长子”的吉林石化,年危险废物产生量90余万吨,占全市60%~70%。积极推动吉林石化公司开展“无废集团”建设,是今年我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的重点。
目前,我市已被国家、省认定绿色制造体系项目27项。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,省级绿色工厂18个。省级绿色园区2个,省级绿色产业链1个,省级绿色产品2个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已初现端倪,化工城迈向生态城的建设图景徐徐展开。
生态兴,则文明兴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从水鸟栖息到无废集团建设,老工业基地的这场绿色转型,正带来更多“意想不到”,生态环境保护,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(张天月 李震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