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皇冠赌场: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
2000年,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积极推进探索性改革,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,努力扩大内需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在国企改革脱困、城市建设、开发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,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,胜利地完成“九五”计划,并为“十五”时期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一、国民经济
经济总量
全市经济总量扩大,综合实力增强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.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2.8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65.1亿元,增长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58.6亿元,增长1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7.5亿元,增长11.3%。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29元。
财政收支
2000年,市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.1亿元,与上年持平。体制留用收入10.6亿元,比上年增长4.7%。全地区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33.6亿元,为年计划的92.9%,完成了省调后的建议任务,更为重要的是基本消化了历年积累的“两税”超缴。扣除这个因素,增长5%左右。全地区一般预算体制留用收入13.8亿元,比上年增长0.7%。
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。 2000年我市市区一般预算支出为17.1亿元(另有挂帐1.3亿元,其中市本级0.89亿元),为预算的96.2%,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.7%。
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.1亿元,为汇总预算的96.9%,比上年增长1.0%。
结构调整
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,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.8:36.6:45.6发展为2000年的16.2:39.5:44.3。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,公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正积极推进。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,公有经济占70%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28.5%上升到2000年的30.0%。
国企改革
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,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。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三年改革、脱困目标,国有企业脱困面达到67%。截止到2000年末,市属187户国有中小型应改制企业中,有141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,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5.4%。在完成改制的企业中,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3户,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3户,改为股份合作制的21户,出售19户,兼并和租赁15户。全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479户,亏损企业有126户,亏损面为26.3%,比去年同期下降0.06个百分点;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.6亿元,下降54.4%。列入省考核的56户脱困企业中33户盈利,23户亏损,亏损面为41%。
开发区建设
开发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,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,成为新的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。各级各类开发区完善管理体制,全新运行机制,大批项目开工建设,据有关部门统计,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实现GDP91.3亿元,增长25%。其中,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环境,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,增长34.1%;出口创汇额3600万美元。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201亿元,增长33.1%。全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,增长17.1%,实行了二次创业目标;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,规划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,进区企业150户,化纤2600吨,长丝建成投产,娃哈哈等一批较大项目相继开工,新批准的8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进入建设的前期工作。
市场价格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.0%。其中,食品类价格下降3.7%,衣着类上升0.7%;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0.8%;医疗保健类上升0.3%;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5.7%;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.0%;居住类上升8.5%;服务项目类上升0.4%。
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.8%。
农业
全市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工作取得成效,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
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.6万公顷,比上年减少1.5万公顷,下降4.2%。其中玉米面积减少3.2万公顷,下降17.7%;大豆面积增加1.5万公顷,增长26.9%;水稻减少0.06万公顷,下降0.5%。经济作物面积1.1万公顷,比上年增加0.44万公顷,增长67.6%,主要是油料和甜菜增幅较大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.9亿元,比上年增长6.2%。全年粮食总产量245.7万吨,比上年下降6.0%。
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增强。全市按合同种植养殖占农产品销售总额近30%。订单总销售额达到21.6亿元。牧业订单金额达2.1亿元,占牧业总产值的5%。
畜牧业和渔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。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2.8亿元,比上年增长6.7%。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2.3万吨,增长10.2%;牛奶产量3.2万吨,增长22.4%;全年渔业完成产值1.9亿元,增长15.3%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.96万吨,增长14.0%。
林业工作保持发展势头,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。2000年,林业产值完成1.4亿元,增长39.3%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9753公顷,比上年增长48.9%;迹地更新面积(包括低产林改造)3465公顷,下降39.4%;全年四旁植树215万株,连续保持2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。
乡镇企业快速发展。据乡镇企业局统计,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42.4亿元,比上年增长24.6%;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98.1亿元,增长24.9%;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.4亿元,增长20.2%
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0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1.5%,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55%。以农田水利,节水灌溉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,农业生产条件改善,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。
工业
200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2%。其中,重工业增加值73.4亿元,增长29.7%;轻工业增加值16.2亿元,增长16.6%。工业企业面向市场以销定产,产销衔接水平提高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43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0%,工业产品销售率98.85%,比上年提高0.15个百分点。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.18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3.5亿元。其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利润5.3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3.2亿元。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,全年实现利润2.4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1.1亿元。
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,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,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。全年开发新产品490种,实现新产品产值49.0亿元,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 4.4%。化工、汽车、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年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8.8%。汽车产量达到4万辆,增长110%;白酒产量达7107吨,增长85%;化纤产量达12.8万吨,增长12%;合成纤维单体增长4.3倍;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71.9%;无缝钢管增长37.7%。
经济效益有所提高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7.19%,比上年提高22.43个百分点;总资产贡献率4.68%,比上年提高0.81个百分点;资产保值增值率102.71%,比上年提高2.7个百分点;资产负债率76.4%,比上年提高1.01个百分点;成本费用利润率1.54%,比上年提高4.32个百分点。
建筑业
建筑业发展加快。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4.4亿元,比上年增长0.2%。预计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4.7亿元;实现利税总额1.5亿元。全年施工工程1806个,其中投标工程806个,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4.6%。建筑施工面积418.9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加7.1万平方米,增长1.7%; 竣工面积248.0万平方米,增加3.6万平方米,增长1.5%。
交通运输业
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8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8%。
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。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39047万公里,比上年下降4.9%,其中,铁路运输583400万吨公里,下降4.5%;公路运输55584万吨公里,增长2.7%;水路运输39万吨公里,下降20.0%;民用航空运输24万吨公里,下降4.0%。全年旅客发送量320514万人公里,比上年增长2.2%。其中,铁路230600万人公里,增长2.5%;公路84298万人公里,增长2.0%;水运350万人公里,下降10.0%;民用航空5266万人公里,比上年下降2.1%。
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,现代化通信能力快速提高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9%。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0.56亿元,下降0.2%;电信业务总量3.58亿元,增长15.9%;移动电话业务总量9.7亿元,增长71.9%。全市光缆电路达1.4万路,增长197.3%;长途业务电路达1.6万路,增长83.2%;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1.4万门,增长18.6%;电话用户数达到34.1万户,增长11.5%。其中,住宅电话30.1万户,增长14.6%。移动通信继续发展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1万户,比上年末增加11万户;无线寻呼用户16.87万户。邮电系统注册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3664户,比上年增长48.5%。
固定资产投资
全市在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,努力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,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,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,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3%。其中: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6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5%;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.1亿元,比上年增长5.4%;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.1亿元,比上年增长9.4%;其它投资完成13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6%;集体投资完成3.1亿元,比上年下降44.8%。
商品住宅销售旺盛,个人购房十分踊跃。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;商品房销售面积40万平方米;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.57亿元。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,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.0%。
2000年,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。如哈达电厂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.5亿元、吉林电业局城网改造完成投资3.5亿元、龙鼎集团长白野生资源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.3亿元。
国内贸易
全市加大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力度,围绕住宅、汽车、非义务教育、旅游等城乡消费热点,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和规模,清理各种抑制消费政策,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,实现了消费的稳步增长。
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.5亿元,比上年增长8.9%,剔除价格变动因素,实际增长10.9%。分城乡看,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,城市零售额134.8亿元,增长2.4%;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6.7亿元,增长77.3%。分行业看,全年餐饮业零售额24.3亿元,增长12.5%;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
一、国民经济
经济总量
全市经济总量扩大,综合实力增强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.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2.8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65.1亿元,增长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58.6亿元,增长1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7.5亿元,增长11.3%。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29元。
财政收支
2000年,市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.1亿元,与上年持平。体制留用收入10.6亿元,比上年增长4.7%。全地区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33.6亿元,为年计划的92.9%,完成了省调后的建议任务,更为重要的是基本消化了历年积累的“两税”超缴。扣除这个因素,增长5%左右。全地区一般预算体制留用收入13.8亿元,比上年增长0.7%。
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。 2000年我市市区一般预算支出为17.1亿元(另有挂帐1.3亿元,其中市本级0.89亿元),为预算的96.2%,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.7%。
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.1亿元,为汇总预算的96.9%,比上年增长1.0%。
结构调整
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,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.8:36.6:45.6发展为2000年的16.2:39.5:44.3。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,公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正积极推进。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,公有经济占70%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28.5%上升到2000年的30.0%。
国企改革
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,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。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三年改革、脱困目标,国有企业脱困面达到67%。截止到2000年末,市属187户国有中小型应改制企业中,有141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,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5.4%。在完成改制的企业中,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3户,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3户,改为股份合作制的21户,出售19户,兼并和租赁15户。全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479户,亏损企业有126户,亏损面为26.3%,比去年同期下降0.06个百分点;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.6亿元,下降54.4%。列入省考核的56户脱困企业中33户盈利,23户亏损,亏损面为41%。
开发区建设
开发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,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,成为新的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。各级各类开发区完善管理体制,全新运行机制,大批项目开工建设,据有关部门统计,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实现GDP91.3亿元,增长25%。其中,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环境,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,增长34.1%;出口创汇额3600万美元。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201亿元,增长33.1%。全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,增长17.1%,实行了二次创业目标;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,规划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,进区企业150户,化纤2600吨,长丝建成投产,娃哈哈等一批较大项目相继开工,新批准的8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进入建设的前期工作。
市场价格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.0%。其中,食品类价格下降3.7%,衣着类上升0.7%;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0.8%;医疗保健类上升0.3%;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5.7%;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.0%;居住类上升8.5%;服务项目类上升0.4%。
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.8%。
农业
全市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工作取得成效,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
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.6万公顷,比上年减少1.5万公顷,下降4.2%。其中玉米面积减少3.2万公顷,下降17.7%;大豆面积增加1.5万公顷,增长26.9%;水稻减少0.06万公顷,下降0.5%。经济作物面积1.1万公顷,比上年增加0.44万公顷,增长67.6%,主要是油料和甜菜增幅较大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.9亿元,比上年增长6.2%。全年粮食总产量245.7万吨,比上年下降6.0%。
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增强。全市按合同种植养殖占农产品销售总额近30%。订单总销售额达到21.6亿元。牧业订单金额达2.1亿元,占牧业总产值的5%。
畜牧业和渔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。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2.8亿元,比上年增长6.7%。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2.3万吨,增长10.2%;牛奶产量3.2万吨,增长22.4%;全年渔业完成产值1.9亿元,增长15.3%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.96万吨,增长14.0%。
林业工作保持发展势头,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。2000年,林业产值完成1.4亿元,增长39.3%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9753公顷,比上年增长48.9%;迹地更新面积(包括低产林改造)3465公顷,下降39.4%;全年四旁植树215万株,连续保持2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。
乡镇企业快速发展。据乡镇企业局统计,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42.4亿元,比上年增长24.6%;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98.1亿元,增长24.9%;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.4亿元,增长20.2%
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0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1.5%,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55%。以农田水利,节水灌溉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,农业生产条件改善,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。
工业
200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2%。其中,重工业增加值73.4亿元,增长29.7%;轻工业增加值16.2亿元,增长16.6%。工业企业面向市场以销定产,产销衔接水平提高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43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0%,工业产品销售率98.85%,比上年提高0.15个百分点。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.18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3.5亿元。其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利润5.3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3.2亿元。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,全年实现利润2.4亿元,比上年扭亏增盈11.1亿元。
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,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,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。全年开发新产品490种,实现新产品产值49.0亿元,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 4.4%。化工、汽车、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年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8.8%。汽车产量达到4万辆,增长110%;白酒产量达7107吨,增长85%;化纤产量达12.8万吨,增长12%;合成纤维单体增长4.3倍;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71.9%;无缝钢管增长37.7%。
经济效益有所提高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7.19%,比上年提高22.43个百分点;总资产贡献率4.68%,比上年提高0.81个百分点;资产保值增值率102.71%,比上年提高2.7个百分点;资产负债率76.4%,比上年提高1.01个百分点;成本费用利润率1.54%,比上年提高4.32个百分点。
建筑业
建筑业发展加快。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4.4亿元,比上年增长0.2%。预计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4.7亿元;实现利税总额1.5亿元。全年施工工程1806个,其中投标工程806个,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4.6%。建筑施工面积418.9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加7.1万平方米,增长1.7%; 竣工面积248.0万平方米,增加3.6万平方米,增长1.5%。
交通运输业
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8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8%。
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。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39047万公里,比上年下降4.9%,其中,铁路运输583400万吨公里,下降4.5%;公路运输55584万吨公里,增长2.7%;水路运输39万吨公里,下降20.0%;民用航空运输24万吨公里,下降4.0%。全年旅客发送量320514万人公里,比上年增长2.2%。其中,铁路230600万人公里,增长2.5%;公路84298万人公里,增长2.0%;水运350万人公里,下降10.0%;民用航空5266万人公里,比上年下降2.1%。
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,现代化通信能力快速提高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9%。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0.56亿元,下降0.2%;电信业务总量3.58亿元,增长15.9%;移动电话业务总量9.7亿元,增长71.9%。全市光缆电路达1.4万路,增长197.3%;长途业务电路达1.6万路,增长83.2%;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1.4万门,增长18.6%;电话用户数达到34.1万户,增长11.5%。其中,住宅电话30.1万户,增长14.6%。移动通信继续发展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1万户,比上年末增加11万户;无线寻呼用户16.87万户。邮电系统注册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3664户,比上年增长48.5%。
固定资产投资
全市在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,努力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,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,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,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3%。其中: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6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5%;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.1亿元,比上年增长5.4%;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.1亿元,比上年增长9.4%;其它投资完成13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6%;集体投资完成3.1亿元,比上年下降44.8%。
商品住宅销售旺盛,个人购房十分踊跃。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;商品房销售面积40万平方米;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.57亿元。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,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.0%。
2000年,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。如哈达电厂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.5亿元、吉林电业局城网改造完成投资3.5亿元、龙鼎集团长白野生资源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.3亿元。
国内贸易
全市加大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力度,围绕住宅、汽车、非义务教育、旅游等城乡消费热点,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和规模,清理各种抑制消费政策,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,实现了消费的稳步增长。
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.5亿元,比上年增长8.9%,剔除价格变动因素,实际增长10.9%。分城乡看,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,城市零售额134.8亿元,增长2.4%;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6.7亿元,增长77.3%。分行业看,全年餐饮业零售额24.3亿元,增长12.5%;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